您好,欢迎访问这里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0731-58533880
18907327333
公司动态
.

星空体育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地址:湘潭市九华经济开发区江南大道2号
手机:18907327333

咨询热线0731-58533880

星空体育官网枣阳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4-07-23 02:22:59人气:

  星空体育官网“十二五”时期,是我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为加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将枣阳市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打造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高地,推动全市农业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农村新型产业,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星空体育官网,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动力;大力推进强农富民工程,不断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枣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枣阳市农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枣阳市行政区域,辖12个镇、3个办事处、1个开发区和2个农场管理区,版图面积3277平方公里。(详见图1)

  枣阳市位于鄂西北,是农业大市和粮食生产大市。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2°30′-113°00′,北纬31°40′-32°20′之间,全市南北长78公里,东西宽53公里,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东临江汉,西通巴蜀,南接荆楚,北达中原。汉(武汉)丹(丹江口)铁路、316国道和汉(武汉)十(十堰)高速、寺沙省道贯穿全境,并与京(北京)珠(珠海)高速、沪(上海)蓉(成都)高速公路相通,距襄阳机场40公里。全市版图面积3277平方公里,辖12个镇、3个办事处、1个开发区、2个农场管理区,521个村,3651个村民小组。粮食生产是枣阳的传统优势产业,水果、畜禽和水产业发展迅速,现代农业初具雏形。

  我市处在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属北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等特征,非常适宜粮食作物、水果和畜牧业生产。全市土壤资源丰富,分为4个土类,8个亚类,20个土属,40个土种。第四纪粘土沉积物母质发育的土壤面积较大,可改造性强,适宜机耕,酸碱度适中,增产潜力大。全年日照时数年平均210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8%,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11.1千卡/平方厘米,是全省最高的地区之一;年降雨量850-1000毫米,全年雨日90天;年平均温度为15.4℃;无霜期全年269天,等于或大于10℃的年活动积温平均4899℃。全市共有大小河流44条,总长500余公里,均属于唐白河水系。截至2010年底,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273座,总蓄提水能力达到14.1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13.63万亩,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灌溉条件。

  农业块头大,农产品丰富。枣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和粮食主产县,2010年全市农业人口72.68万人,18.7万户,农村劳动力44.59万人。耕地面积164.48万亩,居湖北省第二位,其中,旱涝保收面积76.3万亩。2010年,农业总产值92.16亿元,比“十五”末的51.61亿元增长178.6%。其中,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值之比为11.64:9.02: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62.31万亩,总产24.87亿斤;全市优质桃产业规模大,常年生产面积20万亩,总产22万吨,被誉为“中国桃之乡”;2010年末,全市生猪出栏92.08万头,家禽出笼2584.1万只,肉类总产16.56万吨,居全省第二位,禽蛋产品产量6.5万吨,是湖北畜牧生产大市;水产可养殖面积20.9万亩,产量4.32万吨,是鄂西北水产大市(县)。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30元。

  粮食生产规模大,高产创建成绩优。本地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适宜粮食作物、水果和畜牧业生产。近年来,我市围绕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优质粮棉油、水果种植格局已经形成,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其中,粮食优质率85%,水果优质率90%。进入本世纪以来,曾于2004、2006、2007、2008年四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标兵”称号,三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2003-2010年的8年间,全市粮食总产两年位居全省第一位,六年位居全省第二位,近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4亿斤以上。2010年,我市共承担农业部和湖北省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基地10个,其中小麦7个、水稻和棉花各1个,高产创建面积9万多亩亩,涉及农户14684户;承担标准果园创建面积0.5万亩;高产创建的数量和面积在全省所有县市均名列第一。全市以此为契机,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推广普及粮食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星空体育官网,2010年单产再创新高,小麦单产512.05公斤,比上年增加15.52公斤;水稻单产713.86公斤,同比增加6.3公斤;棉花单产116公斤,同比增加8.6公斤/亩,全部达到了验收标准并顺利通过验收。2011年经农业部批准,我市又成为全国50个小麦整建制推进高产创建市(县)之一,有高产创建示范片41个,示范面积超过45万亩。其中:小麦高产创建片20个,水稻14个、玉米6个、棉花1个。

  “十一五”以来,我市坚持主要农作物品种发布制度,实施种子工程,着力解决品种多、乱、杂现象,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全市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主要作物良种普及率逐年提高。以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为重点,推广普及六大类50项实用技术。通过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和院市(省农科院与枣阳市政府)共建项目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农民科技素质。大力推进“阳光工程”,年培训农民3000人以上,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2009年开始,认真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示范县(市)项目,恢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事业单位性质,定编、定人、定岗、定责,实行服务在镇、管理在县的派驻制管理模式,形成了市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镇有农技站、村有科技示范户的三级农技服务网络,实行“公平竞争上岗、推广任务定责、按质按量付酬,全程合同管理”的工作机制。全市农业技术人员126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7人,中级职称198人,结构日趋合理。市财政按农业人口每人每年15元的标准统筹解决乡镇农业事业费750万元,全市用于农技、特产、畜牧、农机推广“以钱养事”资金86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配套271.7万元。由于工作条件改善、福利待遇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热情提高,为先进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提供了人才保障。

  枣阳历史悠久,自秦设蔡阳县以来,已有2000多年历史。这里是更始帝刘玄和中国十大明君之一的汉光武帝刘秀故里;是驾驭“神六”遨游太空的英雄航天员聂海胜的家乡。枣阳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形态比较丰富的县市,新石器时代的雕龙碑遗址、九连墩战国楚墓、千年古刹白水寺等文化遗存,充分体现了中华石文化、青铜文化和铁文化的精华。

  与枣阳市毗邻的随州市、襄州区、宜城市、钟祥市及河南省新野县、唐河县、桐柏县均为农业大县(市),且新野县也是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县,发展现代农业,既可以实现县域间的优势互补,又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1、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十一五”期末,全市仍有近30万亩的中低产田没有改造,大部分耕地因常年偏重施化肥,土壤板结严重。区内机耕路及田间渠道网络不健全,防灾减灾能力差。目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69%,旱涝保收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6.4%。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植物检疫网点和体系建设不够完善,防止突发性病虫的能力较差。

  2、农业结构调整仍然困难。主要是:传统作物仍占主导地位,优势特色高效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小;“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滞后,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步伐较慢;2010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7.2万亩,仅占总耕地面积的10.7%,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仍有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破解,尤其是农村缺劳和农民素质不适应现代农业的问题影响优势产业健康发展;农业企业与农民在用工上的矛盾相对突出,用工成本成为产业发展中较大的成本,企业与农民难以实现双赢的格局,影响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3、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发展依然不够。与大农业发展的需求相比,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不足、规模不大。2010年全市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为1:1.9,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农产品加工水平相对滞后,农产品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发展不协调,加工转化率、增值率不高。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力不强,难以有效带动农业结构的快速调整。

  4、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很多。主要是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较为普遍;农民盲目使用化肥、农药的问题一时难以改变,对土壤地力、产品质量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加重;农业投入品市场放开后,经营分散,违禁农业投入品管理十分困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仍需完善,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农业行政执法与质量检测经费不足,技术装备水平较差。

  5、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依然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以钱养事”新机制有待完善,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以落实到位;二是农技队伍人员老化、青黄不接;三是对基层农技队伍培训不够,知识有待更新;四是农村实用人才和职业技能培训有待加强。五是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求。

  1、国家对产粮大县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迎来难得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粮食主产县、农业大县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这将为我市理顺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格局由东向西梯度转移进程加快,我市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41.1:19.9:39.0调整到2010年的24.2:43.7:32.1;形成了以二产、三产业促进一产业发展的局面。发展农村新型工业化将为农民大量转移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城镇化则将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城镇居民,实现“三化”同步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中部崛起战略纵深推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结合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着力把中部地区打造成为高产稳产的粮食生产基地,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枣阳是全省46个重要的粮食主产县市之一,是实施现代农业的重点推进区域,承担着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的主体功能。通过实施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可以夯实主产区优势,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中原经济区战略启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原经济区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枣阳与河南省接壤,与南阳市毗邻。中原经济区首要的战略定位就是建设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这将对枣阳发展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提供得天独厚的区位发展机遇,且有利于地区融合发展,密切与周边经济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协调组织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我市地处襄阳市东部,境内的白水寺风景区和白竹园寺风景区2个3A级风景区是鄂西文化旅游圈内重要的旅游景区,大力发展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可以使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助力。

  4、农产品品牌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较强,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市的“章陵”牌面粉、面条,“贤德”牌面粉、“洋荡”牌面粉、“久哥”牌面粉、“四井岗”牌油桃等5个品牌农产品被授予“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4个“湖北省著名商标”(“洋荡”、“汉光”、“章陵”、“久哥”)。农产品注册商标130个。这些品牌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优势明显,效益倍增,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知名度、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5、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近年来,中央、省、市相继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措施,涉及公共财政体制、农村土地利用制度、农村金融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等诸多重要领域。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将会更加宽松,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将会进一步增强。

  枣阳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五年内实现“湖北省前五强、全国领先”,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基地,即全国粮食生产核心供应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全国名优特水果生产基地和全国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

  根据《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我市属于“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中的重点推进区域,是粮食生产核心区,承担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的主体功能。“十二五”期间,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机化装备和作业水平,大力开展高产创建和科技指导服务,推广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加快选育应用优良品种,大幅度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生产水平,建立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高产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全面提升全市粮食单产和总产水平,充分发挥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作用。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与粮食生产关联度高。由于我市粮食生产的优势地位不断加强,近年来,也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9: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同时,枣阳市农产品加工省级示范园区总体规划已经出台,园区建设正稳步推进。未来几年,全市将依托粮食生产的优势地位,大力发展粮深加工及仓储物流业,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和农产品加工园区聚集,促进粮食就地转化增值,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我市的水果特别是优质桃生产发展迅猛,已成为全国、全省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被农业部誉为“中国桃之乡”。“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开展标准果园创建,进一步实施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强化水果质量安全,不断提高水果质量、品牌和效益。

  在《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确定的12个农产品优势区中,我市的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等4种畜产品都位列其中,且优势突出,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未来几年,将大力推进畜牧业良种体系类项目和产业化及示范基地类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畜产品规模化养殖,加快现代养殖业发展,壮大养殖基地,巩固生猪、肉牛、肉羊等大宗畜产品供给区的主体地位。

  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积极发展高效种植业、特色林果业、集约畜牧业、名优水产业等产业。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步伐,到2015年,现代农业建设将取得明显进展,粮食、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效益显著提升,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

  根据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结合枣阳市农业实际情况,提出农产品供给、农业结构、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科技、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业生态环境、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等7大类29个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指标(见表2.1)。

  1、农产品供给。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3.8%的年均增长率,到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50万吨(30亿斤)。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80万亩以上;棉花总产量达到1.25万吨,年均增长1.5%;油料总产4.9万吨,年均增长2.3%;肉类总产达到28万吨,年均增长11%;水果总产量达到28.43万吨,年均增长3%;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5万吨,年均增长8.5%。

  2、农业结构。到201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45亿元,比2010年增加52.84亿元,年均增长9.5%。其中,种植业产值73.5亿元,年均增长9%(水果产值18亿元);畜牧业产值62.4亿元,比2010年增加25.38亿元,年均增长11%;水产业产值6.7亿元,比2010年增长2.6亿元,年均增长10.3%。

  3、农业物质装备。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22万亩,年均增加4.5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系数提高到55%,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农机总动力达到230万千瓦,比2010年增加104千瓦,年均增加12.8%。农业机械耕种收综合机构化率达到85%,比2010年提高16个百分点。

  4、农业科技。到2015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比2010年增加6个百分点。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2万人,比2010年增加0.64万人,年均增加7%。

  5、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到2015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700家,比2010年增加474家,年均增长25%。入社社员收入比当地未入社农户高40%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40%,比2010年提高30个百分点。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5%,比2010年提高14个百分点。

  6、农业生态环境。到2015年,全市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到20%,比2010年提高8个百分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比20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

  7、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到201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76亿元,比2010年增加16.7亿元,年均增长5%。累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年均增长12%。

  到2015年,规划全市粮食面积280万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其中小麦面积稳定在145万亩以上,总产58.6万吨;水稻面积达到77万亩,总产50.8万吨,玉米面积56万亩,总产20万吨。棉花面积稳定在13万亩左右,总产1.25万吨;水果面积达到24.17万亩,总产28.43万吨;优质桃面积23.01万亩,总产26.05万吨。(具体指标见表2.2)。

  到2015年,全市生猪出栏150万头,比2010年增加57.92万头;家禽出笼5000万只,比2010年增加2415.9万只;肉类总产28万吨,比2010年增加11.44万吨。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集约化水平。全面推行生猪“500模式”、“150模式”、肉鸡“156模式”、肉牛“165模式”、肉羊“1235模式”,蛋鸡“153模式”。规模养殖的比重逐渐提高,猪、牛、羊和家禽的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75%、60%、60%和80%以上。

  逐步增加水产养殖面积,到2015年,达到27万亩,比2010年增加6.05万亩;渔业产值达到6.7亿元,比2010年增加2.6亿元,年均增长10.3%。

  到“十二五”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其中食品加工业产值300亿元,棉纺加工业产值100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0家以上,其中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1家,过5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过10亿元的企业15家以上,过亿元的企业30家以上;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入驻规模以上企业100家以上;力争培育国家级知名品牌2个,省级知名品牌7个;力争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

  按照基础产业基地化的思路,把绿色板块基地作为产业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板块基地建设,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重点培植四大高效作物板块基地:①以枣北乡镇(七方、杨当、太平、新市、鹿头、刘升、环城、兴隆)为主建立110万亩优质无公害小麦板块基地,占全市优质小麦总面积的76%,实行麦玉连作。②以枣南乡镇(吴店、琚湾、南城、兴隆、熊集、环城、王城、平林、车河农场、随阳农场)为主建立67万亩优质无公害水稻板块基地,占全市优质水稻总面积的88%,主要实行麦稻连作。③以新市、鹿头、南城、平林等乡镇为主,建立20万亩的精品桃板块基地,占全市优质桃总面积的87%。④以七方、太平、吴店、熊集、琚湾为主建立2万亩优质烟叶板块基地,占全市烟叶总面积的99%。(详见图2、图3)

  继续实施养殖小区示范和龙头大户带动战略,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养殖发展之路,力争全市万头养猪场至少达到20家,进一步巩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湖北省畜牧强市”地位。优质三元猪养殖示范区主要集中在新市、七方、吴店、兴隆、刘升、王城、鹿头、平林和随阳等地,辖322个村,方圆1960平方公里,生猪养殖量占全市生猪养殖总量的70%以上。黄牛养殖区主要集中在新市、鹿头、刘升镇等地,肉牛出栏占全市肉牛出栏数的60%以上。肉羊养殖区主要集中在鹿头、刘升和兴隆一带,肉羊养殖量占全市肉羊养殖总量的60%以上。家禽养殖带主要集中在太平、杨当、熊集、琚湾和北城、南城、环城一带,辖225个村,方圆1317平方公里,家禽养殖量占全市家禽养殖总量的70%以上。(详见图4)

  以华阳河、刘桥、吉河、沙河等大中型水库为主,建立5万亩无公害水产品板块基地;以熊集、环城、兴隆为主建立3万亩的水产精养板块基地。“十二五”末,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7万亩,比“十一五”末增加6.0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5.94万吨,比“十一五”末增加1.62万吨。(详见图4)

  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上,优先发展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加工业,精心发展食品加工园区。其中,核心区总占地面积4975亩,主要分布为:1、以蓝带啤酒厂和倪氏国际玫瑰公司为主的城北食品产业园,占地面积850亩;2、以世益米业、金华集团、惠农米业为主的南岗食品产业园,占地2215亩;3、以中兴绿色技术有限公司、贤德面粉公司为主的城南食品产业园,占地1910亩。(详见图5)

  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事关枣阳现代农业发展全局、影响长远的八个方面建设星空体育官网。

  1、稳定发展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生产。坚持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加强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加强粮食高产创建,确保“十二五”期间全市粮食总产在全省排名稳定在前两名。同时,兼顾棉花和油料作物生产。到“十二五”末,全市粮食单产提高34公斤,其中小麦单产提高30公斤,水稻提高21公斤,玉米提高25公斤。棉花单产提高12公斤。油料单产提高4公斤。

  2、积极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强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品生产,城郊蔬菜生产基地规模达到1万亩;水果产量增加3.91万吨,其中优质桃产量增加3.58万吨。稳定发展生猪和蛋禽,加快发展肉禽和奶牛,稳定增加水产品养殖总量。

  3、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市农产品加工园区集中。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推广产后贮藏、保鲜等初加工技术与装备;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培育一批产值过十亿元的大型加工和流通企业集团。

  4、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把发展现代物流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规划布局,强化政策引导,整合物流资源,建设现代化、多功能的物流信息平台和专业化的物流园区,构建以综合物流信息中心为枢纽、主要产业或产品专业物流园区为平台、各种物流配送中心为节点,集多种物流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重点物流中心园区,主要有:“中国百盟光彩物流中心”,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枣阳物流信息服务中心”,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福忠现代物流园,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依托湖北省储备物资管理局的品牌效应和我市铁路专用线资源,通过民间资本的进入与国有资源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形成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区域物流中心。到2015年,农产品集贸市场达到25个,比“十一五”末增加5个,年交易额较“十一五”末翻番;加快“万村千乡”建设步伐,建成符合建设标准的乡级连锁超市和村级便民店不低于3000家。

  1、大力发展以杂交稻制种、小麦育种为主的种子种苗产业。建设水稻制种基地5000亩,优质小麦育种繁育基地20000亩,鼓励在枣阳区域外建立脱毒马铃薯育种供应基地,探索完善“种业龙头企业+制种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长效利益机制,建立稳固的种子供应体系,提高良种保障率。

  2、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转化应用。加快优质超级稻、专用小麦、耐密玉米、双低油菜、杂交棉花等新品种推广,加强小麦“一喷三防”(喷施叶面肥,防病虫害、防早衰、防干热风)、玉米地膜覆盖、棉花轻简育苗移栽、机械化深松整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耕地改良培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秸秆综合利用、快速诊断检测等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快畜禽水产遗传改良进程。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实行高产创建整县推进,力争实现主要品种全覆盖。大力推动精准作业、智能控制、远程诊断、灾害预警、地理信息服务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

  3、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以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为抓手,大力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围绕农业生产服务、农村社会管理和涉农企业用工等需求,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力度。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积极引进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

  1、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增加农业基本建设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能力建设项目,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建设标准粮田,改善生产条件,挖掘增产能力。加大农业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扶持鼓励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农业和农村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金融投入机制,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类工商企业向农业投资。

  2、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充分利用国家资金,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加入新农村建设行列,在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栽培,畜牧和水产养殖等领域,推广设施农业技术,开展工厂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3、加快农业机械化。以着力加强小麦、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搞好农机应用后续服务,大幅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切实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4、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防洪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加快人工影响天气综合基地和重点地区人工增雨抗旱防雹工程建设。

  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以农兽药残留标准为重点,加快健全农业标准体系。以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为重点,推行统一的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集中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计划新增各类畜禽养殖小区300个,建设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5个。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进一步增加产品认证数量和产地认定面积,稳步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市场监督等管理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退市销毁等监管制度,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协调配合、检打联动、联防联控、应急处置机制。实行农产品产地安全分级管理。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建立诚信制度星空体育官网。

  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发展行动。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选择一批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重点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组建麦面、大米行业大型企业集团,支持企业跨区域经营,提升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力争全市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提高到1:2.7。

  2、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能力。广泛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规范化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与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学校、酒店、大企业等直接对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在自愿有偿基础上组建联合社,到“十二五”末,入社农户数量达到12万户,年均增长17.6%。扶持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仓储、冷藏、初加工等基本设施。

  3、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适度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严格规范管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把分散经营的农户逐步引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专业化生产格局。

  1、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通过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改善基层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创新运行机制,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处理机制,切实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努力减轻人畜共患病危害。

  2、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广大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产前、产中和产后专业化服务。

  1、加强农业资源保护。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确保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60万亩以上,基本农田保护率占耕地面积的85%以上。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增效农业,争创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

  2、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监控体系,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管理力度,加强面源污染治理,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鼓励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料,回收再利用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加快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肥料、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质燃料,培育门类丰富、层次齐全的综合利用产业,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清洁水源、田园和家园,到2015年,适宜农户沼气普及达到20%。

  3、大力推进农业节能减排。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和循环农业技术,淘汰报废高耗能老旧农业机械,推进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方式,不断增强枣阳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展示区发展重点。张湾现代农业展示园地处城郊张湾村,主要集农业技术展示、设施农业、农业科技教育、休闲观光农业等综合性农业展示为一体,规划展示园面积200亩,其中作物新品种展示区40亩,良种繁育区20亩,农业科研推广区115亩,生态养殖区20亩,优质水果展示区5亩。展示区推广良种良法,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2、运作方式。积极探索具有枣阳特色、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建设模式。土地以租赁方式经营,租金1000元/亩。前期投入1000万元,主要完成展示园的道路硬化、渠系配套、大棚设施、围墙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配备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计划2013年建成。

  “十二五”期间,分别完成大岗坡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二期工程、石台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二期工程和大岗坡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可以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通过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涉及8座中型水库,190座小二型水库),可以改善灌溉面积29.4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4.5万亩。通过项目实施,将有效提高全市基本农田的灌溉能力,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将由“十一五”末的69%,提高到75%;旱涝保收面积由46.4%,提高到50%以上。(具体项目见表4.1)。

  以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为基础,实施田间灌溉渠道工程、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建设和项目区粮田地力建设等,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实现稳产高产,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生态环境好转,减少环境污染,为提高粮食产能奠定基础。(具体项目见表4.2)。

  充分发挥科技在种植业生产上的作用,认真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开展整市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棉花高产创建;与科技部门协作,办好优质小麦优势产业科技园项目;建设水稻制种基地0.5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推广水果标准化生产等技术,推广面积0.6万亩。(具体项目见表4.3)。

  畜禽良种体系建设类项目。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完善县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和全市18个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设备。畜禽养殖小区工程,新增各类养殖小区300个,新增生猪出栏15万头,肉牛2万头,肉羊6万只,家禽1000万只。地方畜禽良种保护和开发工程,在刘升镇建立一个枣北黄牛保种场,在新市、鹿头、刘升、环城设立枣北黄牛保种区。奶水牛开发工程,年产奶水牛1500头。引进畜禽良种工程,生猪完善核心群、繁殖群、生产群三群配套繁育体系,波尔山羊星空体育官网、南江黄羊杂交改良率达到80%;良种家禽良种率达90%以上。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项目,推广无公害产品标准化养殖技术,在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开展无公害双认证,建立养殖档案,实现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

  产业化及示范基地建设类项目。扶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工程,支持雨润集团3000万只肉鸡深加工项目,生猪、肉牛屠宰加工项目,提升生产能力。扶持湖北金玉兔业专业合作社扩大养殖基地规模,力争新增獭兔出栏10万只。秸秆养畜示范项目,建设秸秆养畜示范场2个,示范村5个,带动农户1000户,力争实现年秸秆氨化30万吨,育肥牛2万头。畜产品批发市场和畜禽交易市场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鄂西北牲畜交易市场、家禽养殖交易市场建设,检疫、无害化处理等设施配置到位,交易功能更加齐全,力争年交易肉牛15万头,家禽1500万只。(具体项目见表4.4)。

  利用枣阳水库多、堰塘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水库渔业和堰塘标准化精养;落实科技入户工程,大力发展高效渔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等三种渔业;建设六大基地(10万亩水库无公害水产板块养殖基地、5万亩标准化池塘精养基地、1万亩螯虾养殖基地、10万平方米无公害斑点叉尾鱼回及其它名优品种网箱养殖基地、2万亩银鱼、河蟹养殖基地以及年产名优水产苗种3亿尾的西郊水产良种基地)。主推包括水库无公害养殖技术、80:20池塘标准化养殖技术、小龙虾野生寄养标准化养殖技术、无公害斑点叉尾鱼回网箱标准化养殖技术、测水养鱼技术、酵素菌生物有机肥养鱼技术、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技术等八项技术;力争引进一个水产加工企业,实现水产品加工零的突破。(具体项目见表4.5)。

  “十二五”期间,力争培育国家级知名品牌2个,省级知名品牌7个。(具体项目见表4.6)。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玫瑰产业项目、中兴绿色技术公司、元大粮油、三杰粮油等6家企业实施技改扩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规模和效益。(具体项目见表4.7)。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2011年,为吴店、兴隆、太平、七方、鹿头、平林、杨当等7个农技站购置仪器设备。2012年,为15个农技站兴建业务用房。2013年,完成西城开发区、车河管理区、随阳管理区农技站的业务用房和购置仪器设备。

  优质棉基地县项目。建设棉花生产示范基地2万亩,完善18间工程和实验室,购置仪器设备24台(套)。

  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土壤耕地质量监测区域站项目。实验室改造300平方米,完善田间工程,购置仪器设备及小型农机具。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11年培训4550人,2012-2015年每年培训5000人以上,转移率在90%以上。

  院市共建项目。与省农科院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气象监测及预警系统工程。全面完成全市18个区域自动站的升级改造;建设七方、熊集、太平等3个烟叶防雹增雨站;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包括建立移动、联通、电信三个短信发布平台等。(具体项目见表4.8)。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年实施项目100万亩次以上。围绕项目实施开展技术培训、田间试验、大田示范及土壤有机质监测等。

  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农村能源“一建三改”项目,每年用沼气池3000口;新建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各50处;新建村级服务网点10个;推广秸秆气化炉200个。

  农产品质量检测站项目,开展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抽检,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项目见表4.9)。

  为保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活动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经研究,成立枣阳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由市长何飞任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周世云和副市长孙襄林任副组长,市发改局、农业局、财政局、国土局、水利局、畜牧局、环保局、规划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协调组织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统筹支农项目,用于现代农业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农业局,农业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创建工作的协调联络与组织实施等。

  未来五年,市政府将以现代农业发展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市财政保证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一般预算增长幅度,搞好资金整合,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各方客商到枣阳从事粮食生产、水果生产、畜牧和水产养殖及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格局。计划投资25亿元以上,新建改造示范区基础设施和相关体系建设。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对新引进的加工企业,所有行政审批手续由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全程代理。用足用活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对在枣阳市新办的固定资产一次性投资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且投资强度每亩不低于100万元的项目,实行财政奖励,奖励期限为五年。第一年奖励企业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90%,第二年奖励80%,第三年奖励70%,第四年奖励60%,第五年奖励50%。

  一是找准薄弱环节,提高优势农产品生产能力。粮食生产上要扩面积攻单产,畜牧养殖要上规模重效益,水果生产要抓改造重品质,水产养殖要调品种攻单产。还要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指导,确保主导产业地位不动摇,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主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二是多方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各种灾害能力。三是加强农技科技装备和能力提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四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加工附加值。五是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积极探索创新现代农业新机制。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有利于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有利于增强粮食、水果产业发展后劲,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利于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历届枣阳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形成了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良好氛围。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和镇、办事处、开发区在政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共同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山西编制印发“十四五”种植业发展规划 努力实现“稳粮保供、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批复

  2030年保有量达6353万亩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中央农业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农业农村部党校)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农业行业分会)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农民体育协会

推荐资讯